即法人股与国有股将不被转化为H股,其后赴港上市的国内企业都遵照此惯例。
中石化炼化工程是中石化集团炼化工程板块的惟一运营主体,业务主要包括: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项目管理、EPC总承包、施工总承包、投料试车等。石油工程共辖8个地区石油工程公司和地球物理勘探、地面工程建设、石油机械等3个石油工程专业化公司,以及钻井、测录井、特种作业、海洋等4个事业部。
当时,中石化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说,石油工程板块的专业化重组,是中石化集团自本世纪初股份公司在海内外上市以来涉及面最大的一次改革重组。这部分资产摊子大,业务多,原来隶属于各个油田,要独立出来,再整合,会牵扯很多。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2012年12月28日,中石化集团旗下另一全资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石油工程)在京揭牌。傅成玉称,仅此次石油工程重组涉及员工便达14万人。按重组方案,中石化集团将石油工程业务从油田企业整体剥离,与石油工程管理部及石油工程研究院、物探技术研究院和国际石油工程公司等单位实施专业化整合重组,组建石油工程。
9月28日,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煤化工业务专业化发展启动。以此计算,销售利润率仅1.5%,资产利润率仅2%。2.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2011年中国能源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能源保障供应能力明显提高。
(5)能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石油:目前,我国石油产业面临着充满变数的复杂国际市场环境。电力:电力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为:首先,电力结构需进一步优化。(4)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
即由于目前管网建设与项目建设进度的匹配度不高,致使煤制天然气进入现有管网难度较大,带来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最后,电价机制改革亟待突破。
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与特点1.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2011年,我国能源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大力发展新能源,有效替代传统能源,节约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3)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第五,在能源储备上,建立稳定、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储备系统。
2.各能源产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煤炭:我国煤炭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除了存在一如既往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之外,煤炭产业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2)能源消费格局仍然以煤炭为主。从管理体制来看,国内石油产业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以便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竞争力等。其二,天然气定价机制亟待出台。
研究中国能源产业安全问题,剖析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与特点,识别制约能源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并揭示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维护能源产业安全乃至整体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综合利用的投入,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内油气供应系统和战略储备体系,逐步减弱资源对外依赖程度,防范油气供应风险。
(4)能源节约和能效提高方面有了进一步改进。其次,我国电力产业在利用外资方面规模偏小、融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3)能源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中国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在能源战略上,以新能源安全观来指导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在发展传统能源的同时,将新能源纳入能源战略规划中,实现多元化发展,不局限于能源区域性安全,加强国际互利合作,构筑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产业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能源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生态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从石油产业生产要素环境来看,在资源方面,目前大部分老油田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当前,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能源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和威胁。(2)持续攀升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增加了能源供应的风险。
二、中国能源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1.能源产业存在的总体矛盾和问题(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安全问题。第四,在能源科技上,引进先进技术,通过科技创新改善我国能源科技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能源科技发展,并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减少煤电在整个电源中的比重,优化电力结构其次,在能源结构上,以依赖不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向以常规能源、新能源综合发展的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提高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信息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天然气产业主要面临两大困境:其一,某种意义上的产能过剩。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0%。从管理体制来看,国内石油产业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以便进一步提高中国石油产业市场竞争力等。要求企业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等。在石油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形势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将成为影响中国石油产业安全的一个突出因素。
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减少煤电在整个电源中的比重,优化电力结构。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与特点1.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2011年,我国能源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产业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能源产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生态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能源运输和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9.7%,原油消费量增长2.7%,天然气消费量增长12.0%,电力消费量增长11.7%,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2.各能源产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煤炭:我国煤炭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除了存在一如既往发展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之外,煤炭产业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为: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能源产业安全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整体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性问题。二、中国能源产业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1.能源产业存在的总体矛盾和问题(1)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安全问题。摘要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与核心,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的基本出发点。第五,在能源储备上,建立稳定、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储备系统。
(3)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迅速。研究中国能源产业安全问题,剖析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与特点,识别制约能源产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并揭示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有效维护能源产业安全乃至整体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6)综合能源运输体系亟待建立。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从石油产业生产要素环境来看,在资源方面,目前大部分老油田开采难度不断加大。
(3)能源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电价机制改革亟待突破。